“以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為統攬,全力提升開放水平。抓住、用好國家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機遇,以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為契機,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讓富硒茶“走出去”
代表名片
江冬才
市人大代表、開陽縣富硒產品協會會長
開陽云山茶海。(資料圖片)
“要讓開陽的富硒茶‘走出去’,必須讓茶產業向規?;?、精品化發展,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富硒茶知名度,打通下游銷售渠道。”市人大代表、開陽縣富硒產品協會會長江冬才說。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方面,茶葉生產的地位不可或缺。近兩年,開陽縣茶投公司完成了7000畝新種茶園任務,并對6000畝低效茶園進行改造升級,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江冬才認為,目前農村的傳統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法形成產業,土地不連片,信息不對稱,社會化服務組織缺乏,造成茶葉市場不能形成產業化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葉市場的對外發展。
“開陽縣有著幾百年的種茶歷史,南貢茶、富硒茶等都深受消費者青睞。因此,開陽縣政府組建茶投公司,其目的就是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把茶產業做強做大。”江冬才說。
江冬才舉例說,形成茶產業規?;?、產業化發展后,每畝茶園每年支付農民工的工資在3000元以上,開陽全縣投產茶園13余萬畝。照此計算,當地農民收入超過了3億元,而且長期穩定。
江冬才認為,有了一定規模,將富硒茶產業品牌打響,向外推廣至關重要。“開陽富硒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中國“十大富硒品牌”之一。讓外界真正了解當地農產品的品質和價值,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要讓客戶滿意,這樣客商才愿意到當地來投資興業,促進產業發展。
“開陽縣茶投公司所屬的銷售公司,為提升‘開陽富硒茶’品牌的知名度,在全國各地共開設‘開陽富硒茶’T6體驗店30多家。計劃今年在全國開設‘開陽富硒茶’專柜上千個。”江冬才說。
“如今,開陽縣緊緊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愿景,深入推進對外開放。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公司也將抓住發展機遇,讓開陽富硒茶‘走出去’。”江冬才說。
“三個升級”
助力擦亮城市旅游名片
委員名片
易永祥
市政協委員、貴州佰仕佳科技集團董事長
“隨著流量經濟的崛起,只要繼續提升打造城市網紅打卡點,也可以將貴陽打造成為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網紅城市。”市政協委員、貴州佰仕佳科技集團董事長易永祥說。
近年來,在網絡媒體的推動下,貴陽已經涌現出很多獨具特色的“網紅”景點,像黔春立交橋、花果園千人廣場舞、未來方舟文化時尚街、CCPACK等都是市民旅客所追捧的“打卡點”。
但是要加快打造貴陽世界旅游名城的步伐,易永祥認為,還需做到“三個升級”。一是升級“網紅旅游打卡點”的基礎設施。以被網友稱為超大型“過山車”的黔春立交橋為例,可對其進行包裝升級,在隧道兩側的山上設立觀景臺,配套好上山步道和安全設施,對橋梁主體和橋面進行景觀美化、燈光裝飾等,將之打造成獨一無二、極具觀賞價值的網紅景點。
二是升級“網紅旅游打卡點”的營銷方式。易永祥建議加強各“網紅打卡點”的聯合營銷、統一包裝宣傳,形成統一、整體的宣傳形象。
三是升級“網紅旅游打卡點”的旅游方式。易永祥認為,在打造“網紅打卡點”的同時,如果能將酸湯魚、絲娃娃等本土“老字號”美食,打造成像“重慶火鍋”一樣的區域品牌,構建特色旅游產品體系,提升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那人們到貴陽肯定是“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圍繞“四個特色IP”
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
代表名片
廖勇
市人大代表、息烽縣縣長
“息烽縣在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中,緊緊圍繞紅色息烽、氡泉息烽、康養息烽、高鐵息烽‘四個特色IP’,搶抓戰略發展機遇期,聚焦‘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愿景,全力打造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市人大代表、息烽縣縣長廖勇說。
廖勇介紹,目前,息烽縣正著力打造“紅色息烽”產業,將結合長征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圍繞息烽集中營舊址規劃土地1200畝、投資1.8億元,打造以“黨性的力量、使命的力量、意志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忠誠的力量”為主題的紅色黨性教育基地和“研學旅”一體化紅色文旅小鎮,推動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息烽氡溫泉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和療養價值,被譽為‘天下第一神湯。”廖勇說,憑借豐富的溫泉資源,如今息烽正在打造“百里氡泉”,勘查探明氡溫泉點12個,已開發5個,分別是南山溫泉、西山溫泉、胡家灣溫泉、小寨壩溫泉、息烽溫泉,另有7個溫泉點正在進行招商引資。同時,息烽縣正以“氡泉息烽”建設帶動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致力群眾增收致富。
在打造“康養息烽”產業中,廖勇認為,息烽縣位于貴陽和遵義兩大城市之間,交通便利,渝黔高鐵、蘭海高速、江都高速等重要通道過境息烽。目前,息烽正大力發展以溫泉康養避暑產業、農旅一體化產業、康養避暑地產為主導的康養產業和避暑經濟,全面承接重慶、廣州、長沙等地的客源。
廖勇認為,要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要有完善的交通體系。息烽高鐵站位于縣城中央,可直達貴陽、重慶、廣州、成都、上海、長沙、武漢、西安、昆明、太原等20余個重要城市。目前,息烽縣與成都鐵路局深入合作,進一步增加息烽站??寇嚧?,開通高鐵物流,不斷降低產業發展成本。“息烽還大力挖掘水上交通潛力,將規劃建設一個500萬噸碼頭,連接長江水道,讓息烽通江達海。”廖勇說。
為農產品走出大山保駕護航
委員名片
郭敏
市政協委員、白云區司法局局長
“作為全省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的建立確保了貴陽農產品‘保價穩供’,還促進了農產品出村進城,助推貴州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但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在項目運營上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市政協委員、白云區司法局局長郭敏說。
郭敏認為,貴陽農產品物流園自2019年3月建成投入運營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截至2019年,園區累計交易農副產品73.4萬噸,交易額達39.67億元,目前,已入駐商戶就有2200戶。
但與此同時,物流園匯聚省內外各類農產品,種類多,日進出量巨大,質量安全風險也隨之增高。對此,郭敏建議,成立“修文縣市場監管局物流園分局”,明確機構編制與職能,負責對物流園進行監督與管理,切實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讓產品能高質量地“走出去”,從而帶回好口碑。
郭敏還認為,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剛剛起步運營,缺乏運營經驗,與成熟市場有一定差距。希望政府能出臺支持貴陽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優惠政策,同時加大物流園宣傳推廣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把物流園“填滿”“充足”,從而更好地發揮物流園在保障全市“菜籃子”工程中的公益性穩價保供作用。
建設中的貴陽改貌鐵路口岸。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周永攝
-故事
開放的貴陽
快步走向世界
“乘著開放的東風,我們把中國的技術、服務輸出海外,也因此結識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工作之外,我們相互融入對方的朋友圈,一起去海邊游泳、踢球,我們正和貴陽一起用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貴陽高新區企業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魏汝鋒說。
自2016年首次隨項目邁出國門以來,五年里魏汝鋒已參與了兩個大型國際電力工程開發建設項目,以及多個技術服務項目,見證并參與著中國設備、貴陽技術“走出去”。“目前,我所在的阿根廷赫利俄斯(Helios)風電項目群是我們研究院在海外承接的最大風電項目。”魏汝鋒說,這個項目群由5個風電項目組成,總裝機354.6兆瓦,占到阿根廷2019年風電裝機容量的30%左右。今年初已有一個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項目群原計劃在今年6月份全部并網發電,但受全球疫情影響不得已推遲。我的十幾位同事仍堅守在異國他鄉,一旦形勢好轉,我們會合力讓阿根廷這個最大的風電項目全部‘轉’起來。”
“交流是實施海外項目的第一道難關。由于美洲區域多數國家說西班牙語,即便說英語的也并非教科書般標準的發音,各式口音都有,聽、說挑戰特別大。好在海外項目讓我們有眾多和外籍人士交流的機會。從不好意思說,到自如地在工作和生活中用當地語言表達,這也是對外開放帶給我的改變。”魏汝鋒說。
“在海外的這幾年,我看到越來越多的貴陽企業用優質的產品打開國際市場,自主研發的服務系統被應用在世界各地,洲際航線、國際航線的開通,各種國際盛會的舉辦,貴陽正在用更開放的姿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陸港復興重大機遇、打好開放牌、推動強實體的步伐越邁越穩,貴陽人的‘朋友圈’也將越來越有國際范!”魏汝鋒說。
貴州省物資物流集團的大型倉儲貨場。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周永攝
不出國門
便能海淘全球貨
5月14日,在砂之船·(貴陽)奧萊的+39意大利空間奢品集合店里,家住南明區的王志偉正在選購男裝。“這件普拉達的T恤穿著還挺舒服的,以前想買這些國外品牌的衣服,得找代購或者在網上購買,等待的時間長不說,還擔心是不是正品?,F在在家門口就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全球進口商品。”王志偉笑著說,在這里既能買到價格實惠的國外商品,還能吃到美食,自己住的地方雖然離奧萊商場很遠,但還是喜歡驅車過來采購。
“砂之船·(貴陽)奧萊目前已有普拉達、阿瑪尼、巴寶莉、芬迪等180多家國外品牌店入駐。其中,以新品銷售為主的+39意大利空間奢品集合店有40種以上國際品牌,可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砂之船·(貴陽)奧萊數字營銷部負責人李濤說。在砂之船·(貴陽)奧萊,消費者能以低于市場相關品牌專賣店的價格,買到來自海外的正品商品。
砂之船·(貴陽)奧萊位于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緊鄰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借助便捷的交通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砂之船·(貴陽)奧萊的很多國外品牌店,都是提前做好產品銷售規劃、在國外選好產品、簽下訂單,商品通過空運到達貴陽。
近年來,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從精準定位、科學規劃著手,做好頂層設計,優化環境、創新機制,強化政策支撐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口岸綜合經濟區建設。
在做大做強對外開放平臺方面,圍繞龍洞堡國際機場的“一局三中心”項目目前建設正酣。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拓寬全市進境產品類別、增加進口業務量,推進多式聯運、內陸無水港聯動發展,使貴陽從入境貨物的“終點站”變為“樞紐站”,縮短進出口貿易時間周期,助力貴陽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以前,砂之船·(貴陽)奧萊采購國外貨物運輸周期基本在1個月左右,雙龍口岸綜合經濟區完成建設后,相信進貨速度會更快。”李濤說。